跟收音机结下不解之缘是在1994年,那年我考上了内地一所名牌大学的英语系。入大学之初就有师兄上寝室来推销radio,说是收听VOA和BBC必备。价格不便宜,质量不好。我们老三就吃亏上当了。
军训结束我,我们几个兄弟就跑到大百货商场买,(待续)
大商场里的机型真是琳琅满目,我们都看花了眼,最后掂量掂量了口袋里的银子,我选购了一款凯隆,
回到宿舍后收听voa, 很清楚,但到了下午6点,宿舍来电,日光灯亮了(我们那里对电是受控制的,学校限时供电)
只听见一阵沙沙声,我的新机器再听就有杂噪音了。
这款机器只能再教学楼外收听得到VOA和BBc,教室里是绝对不行的。所以当时外系的学生都可以看到晚自习时间,外语系一部分学生手持一台收音机站在教学楼外收听外台,也算是一景。
后来,念大三的时候来了一个超牛B的听力老师,算上也是我们的师兄,90年毕业的,在底下专科学校混了些年,调回母校任教。
他给我上听力课就是昨天晚上或者当天早上的voa或者bbc新闻,他之所以现在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是因为每天他都把这些听力材料打了下来,当时我纳闷是不是有这样的先进机器或软件--能把语音转化为文字。现在才知道这还是广大IT人士的一个努力方向。还记得他的机器是一不有数字显示屏的,至于是数显还是数调我就不清楚了。当时一个饿狠狠的想法就是,等老子有了钱,一定买两部,一部听Voa,一部听bbc。
在课间问了他使用的牌子,他告诉就是德生,于是德生就留在我的脑海里了。
毕业后,终于有了经济自主权,拿了工资后,就去买了一步R9701,那是1998年的第一场雪,比1997年来得稍微晚了一些,呵呵,居然还有根天线,真是与众不同!从此后,就听到了及其反动的RFA。从此就更加离不开收音机了。
后来,我成了北漂族,漂泊在京城的日子里,这台R9701与我每晚相伴,现在还有7成新,只是sw那个按钮不灵了,要费老大劲才能调过来。
北京毕竟是首都,政治中心,从此晚上11点之后的rfa就很难搜索到了,有的话,也是伴着强烈的民乐声听的。
再后来,因为非典的缘故,我回到了南方,决定再次投资,因为R9701的经历,又买了部R9702,这下可好,我真的一部听VOA,一部听BBc。
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就发现9702的毛病了,过几分钟就要去微调一下,泡坛子泡久了,才知道这叫频漂。
当然就想找一部不频漂的机机。潜入德劲的坛子,看着大虾们的高论,终于中毒了,于是义无反顾地买了一台1103回来。有了1103还不爽,赶潮流又买了DE31。
唉,不知道哪天烧到买HAM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