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生MS200收音机是一台大便携式,或称小台式,中、短波两波段收音机。是德生公司专为边远山区、海上作业者设计的一款高灵敏度收音机。变频、中放部分采用晶体管,共3只;低放功放部分采用了集成电路。
这款收音机属于德生系列中中档偏下的产品,主要针对广大农村市场设计制造。由于其“专为边远山区、海上作业者设计”的市场定位决定了它必须具有以下特点:1、灵敏度高;2、音质一般,更强调可懂性;3、功能简洁、实用,操作简便;5、物美价廉,质量可靠。下面谨从这几点,结合我使用该收音机两天以来的收听感受,谈谈我对这款收音机的看法。
试用地点:四川成都市沙河堡 试用时间:2007年3月7日--9日
首先,我认为这款收音机的灵敏度可以满足在信号弱的地区收听中、短波广播的需要。在测试地,使用该收音机短波可以收到一般常听的如下电台:
澳广国际中文 享受级(发音清晰,收听稳定,本底噪音稍大)
法广 同上
bbc world service 同上
bbc 中文广播电台 同上
family raido 同上
伊斯兰唱经台 享受级(音质较好,收听稳定)
西藏人民广播电台 同上
中国国际广播英语台 同上
voa special English 可懂级(发音比较清晰,信号不太稳定,存在有限度的频率漂移)
voa 中文 同上
朝鲜电台普通话 同上
俄罗斯汉语广播 同上
台湾中央广播 基本可懂(发音基本清晰,信号不稳定)
由于是业余的测试,只关注了以上常见的电台,也没有和别型号的收音机做对比测试,但就个人感受而言,该机在同价位经济普及型收音机中表现出色,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想,甚至打败了我用过得同价位的咏梅6晶体管2波段收音机。试想在偏僻的农村,能清晰地收听BBC的广播是多么惬意的事情!所以个人感觉该机的灵敏度基本符合其市场定位。
但在使用过程中最大的感受是,要发挥如此的灵敏度十分不容易,需要十足的耐心与调谐技巧。
为什么?调谐手感本机最大的软肋,也直接限制了其灵敏度的发挥:本机调谐的回差非常严重。转动调谐轮,感觉调谐的拉线是橡皮筋做的,弹性非常大。因此很难将可变电容器准确地调谐到所需的电台上,总是需要反反复复尝试几次。很令人窝火。估计好多农民朋友没有这么好的耐心。
限于业余时间紧迫,我没有拆开机器,从经验分析,造成此问题的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调谐拉弦太差,存在较大的弹性。
2、拉线太长,或受力分配不合理。
3、齿轮传动机构使用了单齿轮,而没有用双齿轮紧密咬合。
4、处于降低成本的需要,直接把拉线架在框架上,而没有使用定滑轮,导致摩擦力过大。
等等等等……
由此可见,以上可能的问题有些是设计的疏忽,有些是因小失大,丢了西瓜去捡芝麻,得不偿失,因为减掉一分钱的“小部件”损失的性能可能需要追加10元钱去设计更好的电路——如短波展阔——来弥补。综上所述,只要经过精心的设计,调谐困难的问题还是和容易解决的,关键就看设计人员对此是否有足够的重视。
今天上午,打开后盖粗略察看,发现该机不存在齿轮传动,那么拉线的设计和拉线本身的质量可能就影响到了调谐手感。另外,拉线盘上只有一头有弹簧,另一头没有,导致拉线松弛,可能也是导致手感差、回差严重、调谐困难的重要原因。
下面继续纪录MS200使用感受。昨天说了灵敏度和调谐手感,今天先继续灵敏度的话题,再说说它的音质和功能。
导致调谐困难还有一个原因,信号强度没有指示。早期的电子管收音机用6E5/6E1/6E2等“电眼”电子管指示调谐信号的强弱。80年代的晶体管收音机中,不少用发光二极管指示调谐信号的强弱。我认为,80年代用发光二极管指示信号的电路并不复杂,成本不高,那么,为什么不能采用呢?当然,不少人认为“经典”的发光二极管指示电路并不可靠——灵敏度低,只有强台时,二极管才会点亮,个人认为这个电路是不难改进的。
灵敏度和选择性永远是个矛盾,以至于有个别JS,灵敏度低了就说选择性好,选择性差了就说灵敏度高,忽悠听友。昨天说了,MS200的灵敏度基本符合其市场定位,经过测试,其选择性也可以满足收听需求。第一,不少强台旁边的弱台没有受到明显干扰,或完全没有受到干扰;第二,个别被人为干扰的电台,如果耐心地调谐适当,也能依稀听到原声。这足以说明它的选择性是合格的。不少地摊收音机,一味追求灵敏度,设计粗糙,导致“串台”现象极为严重,经常出现BBC“干扰”法广的现象,相信90年代初使用廉价集成电路多波段收音机的BCLer仍对此记忆犹新,深恶痛绝,以至于谈廉价机色变,甚至包括无锡无线电五厂垂死挣扎时期出产的短波多波段收音机也不能摆脱此命运,最恶劣的甚至一个波段全部被中央台、中国国际广播、bbc world service 等几个强台“占据”。幸运的是,我认为德生MS200的选择性还是不错的.
高灵敏度集成电路收音机同时还有个问题,本底噪音也被高倍放大,导致本底噪音严重。虽然在根帖中不少朋友说此机底噪低,但我个人还是认为德生MS200也存在这个问题,尽管不是很严重。和早期电子管5灯收音机和6--8晶体管收音机相比,德生MS200噪音明显偏大,在信号强度中等偏上的电台,“丝丝拉拉”的声音还非常明显。这也是该机需要改进之处。但如果该机仅仅局限于偏远农村市场,那么这个改进的需要不是特别急迫。这里俺厚颜无耻地班门弄斧一下,早期的电子管收音机在输出电容器初级用电容器旁路高频本底噪音,德生是否也可以参考这个办法,在功放部分“消灭”本底噪音呢?
二、关于音质
该机器的音质可以说比较一般,当然,喇叭的口径毕竟有8mm, 因此和许多高档的小机器比,音质好得多:丰满得多,耐听得多。当然个人认为,也谈不上“优美”,只是可懂性强。老军机有个设计思路,滤掉高、低音,强调可懂性,出于该机器面向的市场——信号不好的偏远山区和海面、岛屿,这样的音质对于使用者清晰地收听短波广播是很好的。因此,有个奇怪的感受,许多de1103收音机无法听清的词句用ms200居然听清了,当然,音质也是云泥之别。另外,该机器的喇叭一般也是音质差的原因。这一点对我等追求蓬蓬的人肯定是很不合适的。
三、关于功能
功能简洁、实用是此种普及型收音机的要求。偏远地区的居民一般还不需要电子调谐、音色调节,够用就好。但这款机器给我的感觉是“简洁有余,实用不足”。
首先,耳机输出是个问题。此种老式的耳际插口只能让立体声耳机的一个喇叭响,另一个喇叭就沉默了。如今,立体声耳机普及率已非常高,成都沙河堡城乡接合部出售的地摊耳机,也都是立体声的,且还有不少西藏商人过来进货,可以想象,立体声耳机已经深入雪域高原了。可我们的工程师还在做单声道的耳机插口,恐不合时宜。
其次,短波频率覆盖太窄,看了它的频率覆盖,我确实对它的市场定位有了深刻的理解。可否做成3波段呢?增加几个线圈,估计也不会带来太高的成本。同时,将短波适当展阔,调台也更容易。
再次,没有fm。当然,针对它的市场定位,fm似乎是可有可无的,但fm/am 两波段ic的售价低廉,成都市城隍庙出售的全新sony fm/am两波段ic约8元,德生的进价肯定更便宜。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装一个呢?况且,“村村通”工程在一些地方使用小功率的调频发射机转发中央台和当地地方台的广播节目,在这些地方,无法接收调频的收音机是不实用的。
凡此种种,都是细节上的考虑,或许要增加一些成本,但个人认为,这些微小的投资换来的定是更多的实用性。
总结:德生MS200 的市场定位是“专为边远山区,海上作业者设计”,从三、四天来的使用感受看,折款及其基本达到了设计者的初衷。它灵敏度较高、选择性好、功能简洁、成本低廉,适应了农村市场的要求。但由于缺乏一些细节考虑,或在细微之处——如拉线机构上——设计不当或用料不好,严重限制了它功能的发挥,丢西瓜捡芝麻,实在可惜。但总的来说,这是一台简洁、实用、物美价廉的收音机,是不通调频广播的偏远山区、海上作业者的不错选择。希望德生的工程师能够继续从使用者出发,在细处做工夫,进一步加强它的实用性.
(全文结束)
注:
本文纯属私人的使用感受, 囿于本人无线电知识的贫乏和收听经验不足,以及个人之间感受/偏好的差异,文中谬误在所难免.欢迎大家不吝赐教,互相交流.
本人在试用过程中感觉满意的,会毫无保留地介绍; 感觉不满意的,也会毫不客气地指出, 其结果仅代表个人感受,决非夸大或贬损某产品,其中评论仅供参考,请正确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