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音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天线接收高频信号,再经过一定的解调还原成音频信号,之后通过输出部件转变成音波,然后再播放出来。
最简单收音机称为直接检波机。但从接收天线得到的高频无线电信号一般非常微弱,直接把它送到检波器不太合适。最好在选择电路和检波器之间插入一个高频放大器,把高频信号放大。
即使已经增加高频放大器,检波输出的功率通常也只有几毫瓦,用耳机听还可以,但要用扬声器就嫌太小,因此在检波输出后增加音频放大器来推动扬声器。高放式收音机比直接检波式收音机灵敏度高、功率大,但是选择性还较差,调谐也比较复杂。把从天线接收到的高频信号放大几百甚至几万倍,一般要有几级的高频放大,每一级电路都有一个谐振回路,当被接收的频率改变时,谐振电路都要重新调整,而且每次调整后的选择性和通带很难保证完全一样,为了克服这些缺点,现代的收音机几乎都采用超外差式电路。
超外差收音机原理:
天线接收到的高频信号通过输入电路与收音机的本机振荡频率(其频率较外来高频信号高一个固定中频,中国中频标准规定为465KHZ)一起送入变频管内混合变频,在变频级的负载回路(选频)产生一个新频率即通过差频产生的中频,中频只改变了载波的频率,原来的音频包络线并没有改变,中频信号可以更好地得到放大,中频信号经检波并滤除高频信号。再经低放,功率放大后,推动扬声器发出声音。
收音机的发明
在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电报机,可以在远地互相通讯,但是还是必须依赖“导线”来连接。而收音机讯号的收、发,却是“无线电通讯”;整个无线电通讯发明的历史,是多位科学家先后研究发明的结果。
1888年德国科学家赫兹(HeinrichHertz),发现了无线电波的存在。
1895年俄罗斯物理学家波波夫(AlexanderStepanovitchPopov),宣称在相距600码的两地,成功地收发无线电讯号。
同年稍后,一个富裕的意大利地主的儿子年仅21岁的马可尼(GuglielmoMarconi)在他父亲的庄园土地内,以无线电波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发射。
1897年波波夫以他制做的无线通讯设备,在海军巡洋舰上与陆地上的站台进行通讯成功。
1901年马可尼发射无线电波横越大西洋。
1906年加拿大发明家费森登(ReginaldFessenden)首度发射出「声音」,无线电广播就此开始。
同年,美国人德.福雷斯特(LeedeForest)发明真空电子管,是真空管收音机的始祖。
改良的半导体收音机(原子粒收音机)、电晶体收音机出现。
收音机的保养
不要放在阳光直晒的屋子里,尤其是夏天,气温很高,也不要放在比较潮湿,空气流通不好的屋里,零件在长时间的湿度高的环境里容易生锈。
拿时,放时,动作要轻,平时要放在比较稳定,没收音机有震动的地方。
收音机要放置在平整,光滑但不至于太滑的表面上,最好保持接触面不是十分坚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