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发烧网欢迎您!
广播发烧网
广播发烧友网站
玩机交流
收音机

浅谈收音机的百年发展历史

日期:2022-12-15 人气:1907 来源:泡泡网音频频道 添加:5BCL.com 
   在进入正文之前我请读者先将时间的指针拨回到123年前,我们一同去见证一个伟大的时刻,在这一刻一位年仅31岁的犹太青年科学家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的名字被永远留驻在了一本名为“科学”的史书上。他在他的实验室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收音机

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

    在向伟大的赫兹先生致敬完毕之后我们的文章正式开始。首先我们将时代拉回到收音机发明的前夜那个信息发布方式落后的年代。当时的人们肯定不会想到过了这个漆黑,寂静而看似普通的夜晚,他们忍受了千年,也使用了千年的信息广播方式(报纸)正在被世界上某个角落里面的一群人改变着。无论是波帕夫抑或是马可尼.波波夫(学术界对收音机的发明者有争议)他们或许从来没有想过这个看似普通的夜晚他们的新发明会将人类社会引入一场怎样的巨大变革之中。

收音机

早期电台实验室

    借用一个当下流行的句式“无论你想或不想,变革都在那里”是的!不管波帕夫或是马可尼他们想与不想,这个发明是有意的或者无意的,我们的世界都因着他们的创造而前进者,人类的历史也在那一个夜晚被分割成了两部分。如果说分割线前的一部分人类社会是走着前进的,那么后一部分就是乘着火箭前进的。

    在影响人类社会的100项科技进步中收音机的发明排在了很靠前的位置仅仅次于火的使用,车轮,与印刷技术对人类社会带来的推动,在有了收音机这种全球通讯用具后,各国之间的信息交流恍然间加快了无数倍。我亲爱的读者也许你未曾想过我们现在生活中不可或缺得电视机、人造卫星、手提电话全都起源于收音机技术。

    在此我先要问诸位一个问题,“收音机用不用电?”如果回答“是”的话那么恭喜你“答对了一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战争带动的科技革新所有的收音机都使用上了电子管,电子管收音机以极快的速度在大众中逐步普及开来。现在问题又来了“电子管收音机之前是什么呢?”这要追溯到1900世纪之初的时候,一个叫做Greenleaf Whittier Pickard的人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台矿石收音机。

追忆往昔!浅谈收音机的百年发展历史

博物馆的矿石收音机

    矿石收音机的诞生宣告着一个时代的开始,一个收音机成为消费品进入千家万户的时代,矿石收音机是一个简单的无线电接收机,由长导线天线,用于选择信号频率的调谐器和由二极管解调器构成的检波器组成,,这种收音机的最大特点是他不需要任何的电池和电能就能够工作,这一特点让其在当年那个电力不算普及的年代获得了极大的优势。

    如上文所述,在世界经过了一次大战的洗礼之后人类的科学技术以战争为催化剂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军工民用的风潮第一次席卷全球,这一风潮为电子管收音机在普通民众中的普及起到了加速推进的作用。

收音机

早期电子管收音机

    19世纪20年代初期是电子管收音机疯狂增长的一个年代,其一在上面已经说过了得益于军事科技的发展,其二在1920年美国匹兹堡KDKA电台作为世界上第一家商业电台面向民众正式开播之后,人们对信息压抑百年的渴望如决堤的水坝一样汹涌而出。在短短的2年之内到1922就以惊人的速度在美国范围内增长到了500家。如果能回到那个时代,你站在美国任何一家电器商店前都会看到蜂拥购买电子管收音机的普通民众排出了一条龙般的队伍。电子管收音机的风靡程度可见一斑。

收音机

1938年台式收音机

    电子管收音机相对于早期的矿石收音机来说,最大的优势在于其使用方便且音质浑厚,使用者不需要具有专业的电子基础就可以良好的对收音机进行操作,由于采用单独供电及电子管对电路进行放大,对信号强度的要求相对矿石收音机来说要低很多很多,这一优势为电台的普及架设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础。

    虽然电子管收音机相比矿石收音机已经有了大幅度的进化与加强,但是电子管收音机的辉煌时代仅仅持续了30年……。

    如果说电子管收音机的普及是因为战争的催化,那么晶体管收音机诞生与普及的催化剂就是人们的欲望了。

    在晶体管收音机诞生之前,如果你想把一款电子管收音机拿到家门之外放兜里使用的话无异于天方夜谭,虽然随着花生管(小型电子管)收音机的诞生,一些手提式收音机的也渐渐被当时的消费者所接受,那个时候美国的大街上随处可以见到,手中提着哑铃一样沉重收音机的年轻人在摇头晃脑的听着汉克威廉姆的音乐。很显然这样沉重的家伙并非每个人都喜欢,市场对超小型便携收音机的渴望已经变得无比强烈了。

收音机

晶体管便携收音机

    1954年11月份是收音机发展史上的又一个节点,由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印第安纳波利斯市工业发展工程师协会Regency部研制研制的世界上第一台超小型晶体管收音机以高昂的售价投入市场之中,其售价为49.95美元(相当于2005年的361美元),虽然价格高的超乎想象(当时一台很好的电子管收音机不过15美元),但也在一年之间创造了销售15万套的惊人成绩。

收音机

早期袖珍收音机

    晶体管收音机的放大单元使用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因而比电子管收音机更小巧,更省电。1950年代典型的便携式(电子管)收音机大小如同午餐盒,内置多个大型电池:一个或者多个A型电池负责加热电子管灯丝,剩下的45-90伏特“B”型电池给其他电路供电。而一个晶体管收音机完全可以装到口袋里,重量不过250克,用手电筒的电池或者单节9V电池供电。

    收音机辉煌的历史就暂时告一段落,可能读到这里的你会有种感觉,这么伟大的发明并没有对中国人的生活造成多大的影响与改变,仿佛发生的这一切一切的变革都是外国人的事情。若你抱有这样的疑问,就请你跟随以下的文字回到咱们的祖国,回到那个本世纪初那个饱经沧桑的国度,回到那里去寻找“中国的收音机”。

收音机

老上海

    1923年1月23日,是中国广播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天,自从清王朝灭亡之后,中国一直没有一个正式经营的商业电台,这个窘迫的局面在这一天被一个美国人打破了,随着美国1920年到1922年广播电台数量的迅猛增长,这个有商业头脑的美国人把目光随即投向了被世界誉为东方小巴黎的上海,随即中国第一家广播电台正式开始运营播放,和在美国本土的情况一样对资讯极度渴望的上海富裕人群开始蜂拥走向商店抢购电子管收音机。在随后的两年时间内商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在中国大陆破土而出,虽然没有一个具体的数据作为支持,但在当时的中国主要城市,每个城市都有2家以上的主要电台在进行经营。

    从中国第一家电台的诞生到第一台国产收音机的出现,时间马不停歇的走过了30年的光阴,这30年间中国的基础工业严重滞后,但这并没有抹灭我们对资讯的渴望,在这种强烈渴望的趋势下,1953年中国研制出第一台全国产化收音机(“红星牌”电子管收音机),并投放市场。

收音机

早期红星收音机

    虽然咱们生产出来了收音机,但是和世界潮流相比我们整整落后30年,对于收音机来说这三十年是一个时代,因为在1948年的时候在实验室中晶体管收音机已经宣告了他的时代的来临,世界收音机历史即将走进半导体时代。不过历史告诉中国收音机产业,没关系!因为马上你就可以追赶上我。

收音机

早期国产晶体管收音机

    1956年对于中国收音机来说是一个辉煌的年份,在国外技术封锁,国家百废待兴的困难时期,我们从1953年到1956年仅仅用了3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国外人需要做三十年的事情,我国第一部国产晶体管收音机宣告研制成功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当我们回顾完中外收音机的发展历史之后,我们将时光的指针拨回现在,现在我们站在街头,我们坐在家中,我们看电视新闻,我们浏览网页的时候我们会想起什么?我们是否若有所思?当现在信息量与信息传播速度以几何倍数上升的时候,我们是否会回想起百年前的某一个深夜,有一群人(研制收音机的是一个团队)为我们今天的一切一切奠定了基础。

    也许实体的收音机目前已经淡出我们的视野,慢慢消失在卖场之中,但是他所带来的信息革命依然影响着我们的一代又一代。据说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时候美国一些地区的报业公司纷纷倒闭,社会上各阶层的人们无论年纪长幼,地位高低都纷纷放弃以往每天看报的习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一种更加便利更加轻松的咨询获取方式---听广播

收音机

美国70年代收音机广告

    这种照片是美国的一家晶体管收音机厂商70年代时向市场投放的广告,从这张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在那个年代收音机对改变美国人生活方式的贡献,照片中时尚靓丽的美女在度假的时候依然携带者晶体管便携收音机。说明大众已经习惯通过电台广播这一方式随时随地的接受资讯与娱乐信息。从收音机的诞生到这张广告的诞生,在短短的几十年的时间内就改变了所有人的生活习惯。在人类历史上具有同样影响力的发明也就只有电脑以及手机了。

    如今收音机从发明到现在已经走过了百年多的时光,光阴印染与新技术的冲击,我们是该思考收音机在未来的道路中何去何从这个问题了。

收音机

车内收音机

    在未来的岁月中,收音机大致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倾向更加专业化方向发展,主要面向爱好者和发烧友;二是向大众化方向发展,通过在手机、MP3、手表等产品中附加收音机功能,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要。前者市场较小,后者市场相对较大。所以,专业制造收音机的企业会减少,但在技术研发和实用性拓展,仍然有着巨大的空间在新技术方面,有DAB(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无线传播的数字广播。它不光具有接近CD的高音质,而且抗干扰能力强、每个数字电台只需使用一个频段,可有效节约频道资源。而且数字技术信号除了能传送音频信息外,能够高效传输多媒体信息,成为多媒体交流的工具。

收音机

DAB发射端

    目前,DAB数字广播在欧美、日韩、中国台湾/香港特区早已大面积普及。中国大陆也已在广东、北京、上海、天津地区建立DAB数字广播网。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数字广播频道、广东电台音乐之声DAB古典频道/流行频道等已每天能制作播放18 小时以上的节目,相信未来发展的将会更快。




蔡永庆:从收音机的变迁见证40年的变化

上世纪八十年代

多少个冬日的早晨,我裹在温暖的被窝里,收听着一档叫做“电影录音剪辑”的节目,太阳透过木格窗棂投射在土屋褶皱的墙壁上,灰尘在阳光中轻快舞蹈,隐约煮熟的地瓜香气从母亲忙碌着的厨房里传过来,我用聆听的方式感知着这个世界的脉动,维持着与经典或时尚的单线联系。

乡村是封闭的,没有电视,没有报纸,甚至除了小学课本,也没有别的书籍。唯有那些在天空里自由游荡的无线电波,仅仅依靠一台半导体设备,便能转化成千万种曼妙婉约的声音,让人想象外面世界的样子,让人穿越古今的界限,让人产生感动、充满愤怒,或者是充满期待,那是只有“远方”才能给人的美丽诱惑。

每天下午放学后,夕阳慢慢接近西方的天际线,原野上升腾着薄薄的水汽,那是天地间的生命在呼吸。我则无心于这份田园之美,而是匆匆奔回三里外的家中,第一时间打开收音机,收听刘兰芳那抑扬顿挫、绘声绘色的讲述。我总奇怪天门阵为什么总是说破而不破,也想知道八大锤到底怎样闹的朱仙镇……昨天的那句 “欲知后事如何,咱们明天接着说”是最让人痴迷的等待,日常枯燥机械的生活,因为收音机的存在,因为这些等待,也就变得曲折丰富、跌宕多彩。

等待有时会把时间拉得很长,比如六点半才会开始的评书连播,就让六点二十五到六点半这五分钟变得无聊难耐,为了逃避这恼人的等待,我干脆骑着自行车,从家里出发,上大街,绕过奶奶家前面的那条小路,再骑回来,时间刚刚好。

当然,乡村的主旋律,远不是等待一个评书节目的开始那么简单,即使是七八岁的少年,也要在一年四季的耕耘、播种、培育、收获中充当一个不可或缺的伴奏音符,即如范成大所谓“儿童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所以,在我的少年时代,在人们对土地还怀有深深感情的年代里,似乎总有永远干不完的农活在等着我去做,割草、浇灌、刨地、拾棉花。

如果没有那台父亲从上海带回来的马蹄牌收音机,我不知道这样的劳作会让人变得多么的枯燥无聊、难以忍受。只要有机会,我就会把笨重的收音机抱在怀里,带它到我要去的地方,即使是拾棉花这样需要不停一垄垄往前走着的活计,我也会抢先把收音机放在十多米之外的前面,然后折回身干活,等走到它的身边的时候,再往前放一放,如此循环往复,从不厌烦。

九十年代到来的时候,收音机体型变小,电池也换成了更小的五号,它就更成了我须臾不离的一个部分,裤兜里一放,或者扎起上衣往怀里一扔,手脚不受任何的拘束,我感激科技的进步带来的那分聆听的自由。

那个十年的收音机,很容易让我想起现在的微信,除了不能双向互动之外,收音机也曾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我的表达,安排了我生命的内在节奏。

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收音机,每晚睡觉之前的最后一件事就是关上收音机,一天里的潮起潮落、起承转合便都融合进男女女女、轻重缓急的来自遥远时空的声音里。几年的时间,从“电影录音剪辑”中,我“看”了众多诸如 《叶塞尼亚》、《佐罗》、《东方快车上的谋杀案》、《茜茜公主》、《罗马假日》、《魂断蓝桥》、《铁面人》等外国经典电影,还从“阅读与欣赏”栏目里背下了白居易的《观刈麦》、贺铸的《鹧鸪天》、崔颢的《黄鹤楼》等诗词名句,听了无数遍“小喇叭”里孙敬修讲的《西游记》的故事……每一处关于影片、诗词的记忆中,都回荡着邱岳峰、童自荣、乔榛、丁建华、夏青、雅坤、方明等人磁性十足却又特色鲜明的声音。收音机,在低调的形态里,蕴藏着奢华的内涵,那些声音,给一个少年呈现了多姿多彩的文化盛宴,让整个世界都在人的内心缓缓流动。

今天,电视、电脑、手机已经侵占了人们生活的角角落落,文字、声音、画面的强势侵入让人不得不停下脚步、低下头,忙碌地接收、抵挡、应付,以至于失掉了闭目静听、远望思考的空间,这是一种繁花还是一种落寞,我不得而知,因为我也如此。只是在夜色渐浓、万籁俱寂的时候,会突然想起曾经的那些年听收音机的日子,想起通过声音营建起的充满温暖与芳馨的往日情怀。

简介:蔡永庆,90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现供职于中国农业银行山西省分行阳泉市分行内控合规部,中级会计师职称,爱好文学,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山西日报》《山西经济日报》《阳泉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3000多篇,并多次获奖。

1
0
标签: 收音机
相关内容
付款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