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发烧网欢迎您!
广播发烧网
广播发烧友网站
电波动态
动态

西方对华广播规模、实力、部署情况调查

日期:2004-03-24 人气:1661 添加:5BCL.com 
一、概述
国际广播一直是西方某些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包括对我国推行反共、冷战、和平演变等战略的重要工具。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来,西方国家就陆续在社会主义各国周边地区设置几十座广播电台、发射台和转播台,其中主要的有"美国之音"、"英国BBC"、"德国之声"以及"ZY欧洲"、"ZY"等电台,日夜不停地对各社会主义国家广播。这场电波战到现在已经整整打了近半个世纪。

西方国家十分重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美国新闻总署有一位署长曾说,"美国之音"的广播是"阻挡不住"的,它"能够促使一个国家走向团结,也能够煽动人们起来暴乱"。美国国际广播委员会一位官员曾说,"ZY欧洲"电台对东欧起着"相当于一个远征兵团的作用"。美国国会有一份文件曾说:"国际广播是足以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唯一手段。"还有人把国际广播称为"比设置导弹更为重要的""攻心战武器"等等。在西方一些国家,加强对社会主义国家广播规模和实力的重大计划大多由最高层当权人物直接领导制定。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上台的美国历届总统中,就至少有7位总统策划过美国这方面的活动。他们制定的战略目标就是要破坏和颠覆社会主义国家。

为了实现这个战略目标,西方各大国际广播电台几十年来不惜投入巨额人力财力,先后建成有效地覆盖全世界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庞大的国际广播网。从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即到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前夕的20年中,"美国之音"的总发射功率增加2倍多,"ZY欧洲"和"ZY"电台增加1倍多,英国BBC电台增加近3倍,"德国之声"增加近10倍。它们设在国外的转播台遍布五大洲一系列"有战略意义"的地点。它们的广播语种和时数成倍增长。例如,"美国之音"在国内有5个发射基地,在国外有14个转播基地,共有117部发射机,总发射功率2.6万千瓦,用52种语言对全世界每周广播1300多小时。其中,对社会主义国家广播的语种和时数均各占近一半,这说明"美国之音"广播的重点是前苏联、东欧各国和中国。其他西方各大国际电台也都以社会主义国家为其广播渗透的重点对象地区。

西方各大国际电台的对社会主义国家广播中,对我国广播的规模和实力一直仅次于对前苏联。"美国之音"和英国BBC的对华广播开办于二战期间,在新中国成立后,它们的广播规模和实力大幅度增强。在50和60年代,由于当时西方的对华战略需要,它们对我国大搞广播包围圈,开展广播冷战和心理战活动,进行赤裸裸的反共反华宣传。70年代以后,特别是中美建交以后,它们的对华广播主要是乘机搞思想渗透、"和平演变",以及歪曲事实,散布谣言,进行政治蛊惑等。同时,为了提高宣传效果,它们的对华广播的规模和实力特别是发射功率进一步有所增强。

苏联解体后,随着我国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随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发展,西方各大国际电台相继削减对独联体各国广播规模而加强对华广播实力,出现战略进攻重点明显东移的态势。例如,"美国之音"的对前苏联广播在其解体前的1989年共使用9种语言每天广播累计28小时45分;解体后逐年减少,到1997年减为共使用5种语言每天广播8小时45分;其中,俄语广播从每天16小时减为5小时。而"美国之音"的对华广播则从1989年使用2种语言(普通话、广州话)、每天广播9小时,逐步增加到1997年使用5种语言(增加藏语、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每天广播14小时。除"美国之音"加强对华广播外,近年来美国还仿照其对前苏联东欧各国进行反共颠覆宣传的"ZY欧洲"和"ZY"电台的模式,筹建一座主要对我国进行反共颠覆宣传的"ZY亚洲"电台,已于1996年9月30日开播。英国BBC和"德国之声"对华广播的规模和实力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法国和加拿大国际电台的对华广播是在我国北京风波后新开办的。同时,近年来西方国际卫星电视大举渗入亚洲,我国就更成为西方广播和电视双轨并进的电波战主战场了。

冷战结束后所以会出现西方国际广播战略进攻重点东移这一态势,并不是偶然的。这不仅是国际广播冷战两极格局转变为冷战后多极化格局的一种重要反映,而且是与近年来西方反华势力攻击中国和"西化"、"分化"中国的战略需要相适应的。这表明,尽管冷战已经结束,但是西方某些国家办国际广播的冷战思维仍在继续。用美国前总统布什的话来说,也就是它们仍然把西方国际广播看作是"西方各国要打好的""一场没有硝烟"而要"把社会主义融化掉"的"新的世界大战"。

对于西方这场比冷战时期可能更为严峻的对华电波战,我们不能没有清醒的认识,不能不保持高度的警惕。我们要从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采取必要的适宜的抵制防范措施,并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为了认真对付这一挑战,我们对西方国家的对华广播状况从其历史演变、冷战后发展态势、现有规模和实力、发射网部署等方面作了些调查、研究和探讨。

二、历史演变

西方国家开办对华广播至今已有50多年历史。美国和英国开办于1941年,德国开办于1965年,法国和加拿大开办于1990年。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和英国开办对华广播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历史演变情况,足以证实它们的对华广播完全是西方各国政府对华战略的组成部分,甚至是西方各国敌对势力所控制和利用的反共反华宣传工具。

美国国际广播电台"美国之音"的对华广播是在1941年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开办的,最初用汉语普通话和广州话每天对我国广播1小时,后陆续增加闽南话、上海话等节目,是美国政府在亚洲对抗法西斯轴心的"宣传武器"。战后初期,"美国之音"一度缩小广播规模,对华广播只保留普通话节目,以美国战后的对华政策--扶蒋反共为其宣传的指导思想。在我国解放战争直到新中国成立期间,"美国之音"在我国周边地区一再增设发射机加强反共喧嚣,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叫嚷"我们的广播决不退出中国",妄图阻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革命取得胜利。

1950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开展反共的所谓"宣传真理运动",后又派军队侵略朝鲜。为了配合侵朝行动对中朝军民开展心理战,"美国之音"再度扩大对华广播规模,除汉语普通话外,不仅恢复了二战后停办的广州话、闽南话、上海话广播,还增加了潮州话、客家话和藏语节目,每天播音长达10多个小时,规模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53年朝鲜停战后,"美国之音"继续加强其对华广播的发射功率。同年,艾森豪威尔任美国总统,又发动以反共为目的的"ZY十字军运动",并指示"美国之音"作为美国对外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利用广大的无线电广播网与共产主义作斗争",其重点是"铁幕和竹幕背后的国家"。此后,"美国之音"的广播宣传就一直以社会主义国家和亚洲新独立国家为主要对象。我国也就成为"美国之音"国际广播格局中仅次于前苏联的第二大对象国。

从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期,"美国之音"办对华广播的指导思想是,美国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拒不承认中国、孤立和封锁中国、干涉中国内政的反共反华政策。为了加强对华广播,"美国之音"在我国东部和南部周边地区不断修建、拼凑成一个弧形的广播包围圈。这个广播包围圈设在美国当时在亚洲的军事战略第一线上,即在韩国、冲绳(日本)、菲律宾、南越和泰国设置一系列的"美国之音"转播台和披着宗教或民间外衣的反动电台,日夜不停地对我国进行广播渗透。美国设在菲律宾、冲绳和泰国的3座转播台有1000千瓦中波发射机3部和500千瓦、250千瓦短波发射机10多部。美国负责对外宣传的人士认为,这些转播台能使整个中国听到"美国之音"。同时,为了集中力量更有效地加强对我国宣传,考虑到汉语普通话已经通行我国全境,"美国之音"于1963年取消其他方言和藏语节目而倾其全力办普通话节目,每天播音9小时,在"美国之音"各种外语广播中占第二位。在北京、香港、台湾均派有记者。

当时"美国之音"的刺耳反共腔调是举世闻名的。为了使它所制造和散布的流言蜚语更有效地影响我国政局,"美国之音"经常派人设法了解我国有关情况,并采取相应加强措施。1962年1月,"美国之音"台长卢密斯抵达香港,"检查"美国之音"中文节目向大陆广播情况"。他向报界透露,"美国之音"一直采取"不断改变频率和加强功率的策略,使中共难于捉摸"。1963年2月,美国新闻总署发言人说:"无线电广播是使共产党中国的人民经常听到美国消息的唯一办法。"1964年4月,美国新闻总署署长罗恩访问台湾时对记者说,尽管他无法知道"美国之音"在中国大陆有多少听众,但是他将"尽最大的力量,帮助铁幕后面的人民了解我们的政策。"半年后,罗恩在美国海外新闻俱乐部的讲话中吹嘘,""美国之音"对抗共产党世界的强大干扰活动取得了连续性的胜利",""美国之音"第一次成为在共产党中国拥有最多听众的外国广播电台。

70年代初,由于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美国之音"对华广播的宣传调子和手法也有所改变。例如,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称呼代替"共产党中国"、"大陆中国"、"红色中国"等含有敌意的称呼,以貌似客观公正甚至比较友好的口吻取代赤裸裸的反华腔调,注意研究听众心理,举办大量吸引听众特别是青年听众的节目,着重报道中美之间的经济合作,贸易往来,文化、科学、体育和艺术等方面的交流活动。但是,这仅仅是"美国之音"宣传策略的改变,它的战略目标和宣传目的并无丝毫改变。1979年中美建交,我国一度停止干扰"美国之音"。该台台长彼得·斯特劳斯兴奋地说,""美国之音"很可能成为我们同中国人民进行联系的最好途径"。美国负责对外宣传的一位人士也说:"自1949年以来从来没有过的"让中国人"真正接受西方思想影响和西方价值观念的绝好机会"到来了,因此要抓紧"空前良好的时机"开展对华宣传,以"填补由于30年隔绝所造成的西方思想和价值观念的空白。"

美国确实没有放过这个加强对华广播的"绝好机会"。80年代以来,美国总统里根经常利用各种机会,强调"美国之音"等电台的重要作用,为加强对华广播制造舆论。他说,"美国之音"等电台是"真正的灯塔,ZY的象征,是告诉铁幕后面的人们不要放弃希望的工具"。他要"美国之音"对社会主义国家发挥"破城槌"的作用(破城槌是古代战争用于攻城的一种大型战车),并表示他要像"肯尼迪总统重视太空计划那样重视美国之音的现代化"。在里根政府的支持下,1983年"美国之音"推出一项名为"广播星球大战"的设备现代化计划,所需经费高达13亿美元。这项分期实施的计划包括新建和改建对我国广播的泰国乌隆、斯里兰卡奇洛等一系列设在国外的大功率转播台,增加对社会主义国家广播的播出量,并于1987年5月恢复对我国广播的广州话等节目,力图使"美国的无线电广播成为共产党国家里的替代性ZY新闻",以"支援共产党国家民主势力的出现",从而"播下改变共产党政权的种子"(前美国国务卿舒尔茨语)。

到80年代中后期,每当我国政治上一有风吹草动,"美国之音"就乘机煽风点火,对它所希望出现的后果起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我国1986年的学潮中,它的造谣煽动活动就是一个例证。1989年春末夏初,随着北京地区政治风波的不断升级,"美国之音"对华广播的播出时间和使用频率不断增加。从平时每天播出9小时增加到11小时,后又增加到14小时,使用频率由5个增加到7个。不仅增加短波广播的频率,而且还启用中波广播。它和西方各大国际电台的对华广播一道,掀起了一场空前的反华反共浪潮。它们造谣传谣,煽风点火,歪曲真相,蛊惑人心,配合和推动学潮向政治风波方向发展,起了十分恶劣的作用。

1992年美国出版的一本纪念"美国之音"开播五十周年的小册子中直言不讳地说:"1989年春末,美国之音的汉语普通话和广州话广播时数大量增加,向千百万甚至数以亿计的中国听众报道了北京天安门广场和其他十几个城市里的民主运动的真实情况。"这本小册子承认,"美国之音"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等世界重大事变中,"从多方面"、"在某种程度上"起了"促进"作用。这就是当时任美国总统的布什所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在无形战线上所取得的最成功的胜利"。

通过回顾"美国之音"对华广播从开办到80年代末近半个世纪的主要历史演变情况,可以看出"美国之音"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各个不同时期对我国进行反共反华宣传、实行思想政治渗透、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妄图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顽固立场和反动本质。西方其他国家的对华广播,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前的两极对峙格局下,尽管在各自的广播规模、宣传策略运用等方面和"美国之音"有所不同,但在基本的性质、目标、战略等方面都大体上和"美国之音"的演变模式差不多,在宣传方面也基本上和"美国之音"同唱一个调子。

英国国际广播电台--BBC世界电台的对华广播开办于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用汉语普通话和广州话每天对我国广播。二次大战后,尽管英国政府多次削减国际广播经费,对一系列外语节目采取收缩方针,但由于追随美国向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反共冷战战略的需要,BBC对华广播的普通话和广州话节目均被保留下来。60年代BBC恢复和加强国际广播,并将其重点对象地区转移到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普通话节目由原来的每天30分钟增加到2小时30分,广州话节目由原来的15分钟增加到1小时。在增加发射功率方面,从1961年起相继在国内增建10多部大功率短波发射机,研制、采用梯形调制方法越过对象国干扰并使发射功率成倍增强(可使250千瓦增加到550千瓦)。1963年在新加坡建成一座转播台。1987年,为了进一步改善其对华广播在我国中部、东部和北部地区的收听效果,又在香港建成一座大功率转播台。该转播台启用后,据报道,BBC收到中国听众的信件大幅度增加,每月达到5000多封,比过去跃增4倍。在我国1989年政治风波期间,BBC积极配合"美国之音"掀起反共反华浪潮。

德国国际广播电台"德国之声"的对华广播开办于1965年,是当时的联邦德国为配合美国和英国加强对社会主义国家广播、增强西方冷战实力的需要而开办的,其宗旨是"把西方的思想灌输到共产国家的社会生活中去"(该台前台长施泰格涅尔语),其新闻报道方针是"推动中国的民主、ZY和人权"。该台的对华广播节目最初从国内的科隆发射台直接向我国发射。后来,为了改善其广播在我国境内的收听效果,除了通过70年代在其国内建成的世界最大短波发射中心——威尔塔赫谷发射台的大功率发射机向我国直接发射外,80年代中期又在斯里兰卡东北部的亭可马里郊区建成一座大功率转播台。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早就计划开办对华广播,1963年3月戴高乐生前曾表示"要让中国听到我们的广播",但长期未能付诸实施。1989年4月法国议会批准了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从1990年起对中国用汉语普通话每天广播2小时的计划。1989年北京风波后,为了适应当时西方的对华战略需要,法国提前从6月12日起开办了对华广播,每天30分钟,后又增加到2小时,主要通过日本广播协会设在其国内山田的大功率发射机就近向我国广播。

加拿大国际广播电台的对华广播,也是赶在1989年天安门风波后提前开办的。该台原计划到1990年4月开办对华广播,由于北京风波,这一计划提前实现了。1989年6月20日该台先在对亚洲广播的"日常英语"和法语节目中各加进10分钟的汉语普通话新闻,同年10月1日正式开播,每天两次,每次半小时。外电就此报道说:"外国电台的广播把西方的新闻和观点带进了数以万计的中国家庭。"

三、冷战后发展态势

西方某些国家通过国际广播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思想政治渗透,即电波战,到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可以说是一个旧阶段的结束。在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旧阶段,西方电波战的战略进攻重点是前苏联、东欧各国和中国;它们所使用的战略武器主要是无线电广播,电视只起一种辅助的作用;它们的宣传主要是传统的反共反社会主义叫嚣。冷战结束后,它们针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改变了体制和组织,调整了力量,重新作了部署。现在,一场新的国际电波战的轮廓越来越清楚地显现出来。这场新的电波战具有三个特点。

1.战略进攻重点东移

西方国家已先后削减对原苏联东欧地区广播的规模,而大大加强对中国广播的实力。我国正日益成为西方电波战进攻的重点对象地区。

特别是美国的对华广播一再大幅度加强。1989年"美国之音"把普通话和广州话节目的播音时间从每天8小时增加到12小时,后又增加到14小时。1990年该台开办藏语广播,每天1小时,后相继增加到2小时、4小时。1991年美国政府决定开办一座"专对中国和亚洲其他共产党国家广播"的"ZY亚洲电台",经过几年筹备,拨款3000万美元,1996年7月正式成立,同年9月30日开始用普通话每天对我国广播1小时,后一再增加到4小时、8小时和12小时,并相继开办藏语广播每天3小时、广州话广播每天2小时和上海话广播每周1小时30分。1997年"美国之音"开办维吾尔语、哈萨克语广播,每天1小时。同年10月1日起,该台又开始通过因特网以电子邮件形式向我国发送新闻。同年11月10日美国众院通过议案给"美国之音"和"ZY亚洲电台"拨款3000万美元,将使两台的对华广播时间增加到每天24小时。美国对华广播除主要从其设在菲律宾、泰国的大功率转播台向我国全境各地发射外,1991年以来还租用俄罗斯设在远东等地区的发射台对我国广播。

英国对华广播紧跟其后不断加强。1990年5月BBC世界电台把普通话和广州话节目的广播时间从每天2小时增加到3小时30分,后又增加1倍。为了改善其广播在我国全境的收听效果,BBC除通过设在新加坡的转播台发射外,1987年11月启用在香港曾嘴新建的转播台;1992年9月起又租用俄罗斯设在中亚、远东地区的3座发射台,转播BBC的汉语普通话等5种亚洲语言节目。初期每天转播9小时30分,1993年4月起增加到15小时。为了保持英国对华广播在香港转播台停用后对我国的影响力,1995年5月BBC在泰国那空沙旺兴建一座大功率转播台,1996年已启用。

德国对华广播也不甘落后。80年代末以来,"德国之声"的普通话节目从每天1小时逐步增加到3小时。为了解决其广播从国内直接向我国发射距离太远的问题,除在斯里兰卡的亭可马里新建一座大功率转播台外,1991年5月起又租用俄罗斯设在古比雪夫、伊尔库茨克、新西伯利亚的3座发射台,对亚洲包括对我国每天广播19小时30分。这一举措据宣布使"德国之声"的"国际竞争能力大为加强",使中国听众来信骤增10倍。

法国等国对华广播相继跟上。法国、加拿大不仅在我国1989年政治风波后很快就开办了对华广播,而且播音时间一再增加。法国一度达到每天3小时30分,加拿大达到1小时。它们先后租用日本和韩国的大功率发射台就近对我国广播。法国还曾计划在斯里兰卡建一座对我国广播的转播台,后为了更靠近我国,改在泰国曼谷附近,现正在建设中。澳大利亚对华广播曾用普通话和广州话每天对我国播音6小时30分,仅次于美国和英国。另外,还有一座"西藏之声"电台已经开始对亚洲和我国西南地区广播,这些电台的总部据报道设在挪威。

2.广播、电视双轨并进

近年来,随着亚洲进入"电视爆炸"时代,亚洲日益成为西方国际卫星电视的新热点,开办对亚洲包括对我国的卫星电视的西方国家和商营传播公司越来越多。"美、英、德、法、澳等国的国际卫星电视纷纷进入亚洲,使这个地区成了利用卫星电视进行心理战的战场"(日本刊物语)。目前,对亚洲广播的卫星电视频道已超过200个。

在我国境内的各个不同地区,据统计,可以收到30多套国际电视节目,包括由"美国之音"和美国"世界电视网"等共同制作的《中国论坛》、美国的"有线电视新闻广播公司国际台"、"迪斯尼电视台"、澳大利亚电视台以及一些欧洲国家的卫星电视节目如英国BBC环球电视、德国之声世界电视、法国国际电视等。这些电视节目的政治倾向和内容有好有坏,有以政治影响为主的,也有经济性商业性的,还有娱乐性的。但它们所传播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生活方式、拜金主义、反动观点,如果任其长期ZY泛滥,特别是由于电视的直观性,对我们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用英国一份刊物的话来说,西方电视就是要通过卫星打开亚洲包括中国的"潘多拉盒子",使亚洲各国政府"没有多少办法把西方电视节目摒斥于国门之外"。

特别是美、英、德等西方国家,它们办国际电视的战略目标是和办国际广播完全一样的,而且在体制和组织上也已合而为一。美国政府的国际电视("世界电视网")和国际广播("美国之音")本来是美国新闻总署下属的两大部门,1990年合并为一个对外广播电视机构。合并的目的据宣布就是为了使美国的对外宣传"处于更好状态","以适应美国政府在对世界各国的听众和观众施加影响方面迅速改变着的需要";是"为了把美国之音的长期成功经验同世界电视网的技术设备相结合",以"大大提高向世界报道美国情况的能力"。英国BBC的环球电视从一开始就由该公司的世界广播部主办,"其业务范围也相当于该公司"环球广播"所从事的活动"。德国政府的国际电视也由德国的国际广播电台"德国之声"主办。据该台宣布,德国要"实行对外广播和对外电视并举","在对外传播媒介中采取广播和电视的双轨制",对外广播不办电视无异于"一脚跛行"。

由此可见,它们办国际电视无非是为了集中广播和电视的优势,在对外宣传上形成更有力的拳头,以期更有效地影响外国的听众和观众,为它们的世界战略服务。这种通过卫星电视带给第三世界的"现代化",实际上就是"西化"、"美国化"(美国传媒业巨头默多克语)。就对我国而言,也就是要更有效地推行和平演变战略。除了潜移默化式的思想政治影响外,更为严重的是,"卫星电视还使它的控制者拥有一种在第三世界用这一媒体制造动乱的巨大能力"(《亚广联新闻》语)。

3.采用更隐蔽、更巧妙的宣传策略

这套策略是近十多年来为了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而逐步形成的。它的普遍特征是,按照新闻规律和受众的感知心理规律,以貌似客观公正的手法,又快又多地传播大量所谓"事实"信息和流言蜚语,以进攻的姿态有针对性地影响受众,使受众感到真实可信因而深信不疑。这套宣传策略欺骗性很大,很容易使广大的一般受众上当受骗。

四、现有规模和实力

冷战结束后,由于西方对原苏联东欧各国的电波战趋于削弱,由于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的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经济实力的增长,由于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发展,如前所述,西方国家都相继大力加强对华广播。它们通过这个渠道对我国进行思想政治渗透的图谋十分强烈。美国和英国更是把对华广播作为它们办国际广播的战略重点,其规模和实力呈现全面增强态势。

目前,西方各大国政府对我国进行广播宣传的国际广播电台,主要的有:"美国之音"、美国"ZY亚洲电台"、英国BBC世界电台、"德国之声"、法国国际电台以及加拿大国际电台、澳大利亚电台等。现根据1998年底调查的结果,将这些西方电台对华广播的规模和实力分述如下:

"美国之声"电台

目前用普通话、广州话、藏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对我国每天广播19小时。为了向我国全境发射这些广播节目,该台在我国周边地区设有8座转播台(斯里兰卡1座、泰国2座、菲律宾2座、俄罗斯3座),共使用36个短波频率和2个中波频率(重复使用者不计,下同),对我国各地进行大功率多频率重叠发射,其广播信号基本覆盖我国全境。

普通话广播:每天对我国广播13小时,共使用32个短波频率和2个中波频率,总发射功率约10000千瓦。每天播音时间分为4段,每段使用6至17个短、中波频率,发射功率各约2500至5000千瓦不等。从菲律宾的提南、婆洛角和泰国的曼谷、鸟隆4座转播台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彼特罗巴甫洛夫斯克、伊尔库茨克、新西伯利亚等转播台向我国各地发射。单机发射功率短波为500千瓦和250千瓦,中波为1000千瓦。

广州话广播:每天对我国广播1小时,使用1个短波频率(250千瓦)和1个中波频率(1000千瓦),从菲律宾的提南、婆洛角2座转播台向我国华南地区发射。

藏语广播:每天对我国广播4小时,共使用12个短波频率,总发射功率约3000千瓦。每天播音时间分为3段,每段使用4至5个短波频率,发射功率各约1000千瓦。从泰国的鸟隆和菲律宾的提南2座转播台向我国西南地区发射。单机发射功率为500千瓦和250千瓦。

维吾尔语、哈萨克语广播:每天对我国广播1小时,使用2个短波频率,发射功率约500千瓦,从泰国的鸟隆转播台向我国西北地区发射。

由于"美国之音"对华广播,特别是普通话广播,使用频率多,发射功率大,加上采用高增益定向天线,所以在我方不加干扰的情况下,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可以良好收听。即使在我方干扰的华北地区,也有部分时间和频率可以收听。

美国"ZY亚洲电台"

目前用汉语普通话、广州话、藏语对我国每天广播17小时,另外还用上海话每周广播1小时30分。共使用14个短波频率。据该台宣布,为防止我方干扰,发射台地点和发射功率均保密。但据外电外刊透露,该台主要租用中亚地区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电台、塔吉克斯坦的杜尚别电台、亚美尼亚的卡莫电台和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美托管)上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所办KHBI箴言电台的500千瓦、200千瓦、100千瓦短波发射机7部,总发射功率约2000多千瓦。

普通话广播:每天对我国广播12小时。每天播音时间分为4段,每段使用4至6个短波频率,发射功率各约1000千瓦。单机最大功率为500千瓦。

藏语广播:每天对我国广播3小时。每天播音时间分为2段,每段使用5个短波频率,发射功率各约700千瓦。单机最大功率为500千瓦。

"ZY亚洲电台"是美国政府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仿照其对前苏联、东欧各国进行反共颠覆宣传的"ZY欧洲"和"ZY"电台的模式建立开播的,以"西化"、"分化"我国为其战略目标。该台于1996年9月30日开始用普通话对我国广播,每天30分钟,不久增为1小时,后又增为2小时。1996年11月20日开办藏语广播,每天1小时,后增为2小时,现为3小时。从1997年9月30日起,普通话广播增为4小时,1998年7-8月间又数次相继增为6小时、8小时直到现今的12小时。朝鲜语也已于1997年3月开播,其后印地语、老挝语、柬语、越语、缅语相继广播。据宣布,该台宗旨是"广播不受审查的新闻,以促进中国的民主";"使亚洲没有新闻ZY地区的听众可通过非当地政府所控制的广播电台收听到其国内新闻"。美国有关人士认为,根据""ZY欧洲"电台穿破东欧铁幕功不可没的前例,"ZY亚洲电台"将会对中国大陆产生影响,是可以预见的"。

英国BBC世界电台

该台目前用汉语普通话、广州话对我国每天广播7小时,通过设在我国周边地区的7座转播台(泰国、新加坡、日本和韩国各1座,俄罗斯3座),共使用15个短波频率,向我国各地进行大功率多频率重叠发射,基本覆盖我国全境。

普通话广播:每天对我国广播6小时30分,共使用14个短波频率,总发射功率约3500千瓦。每天播音时间分为3段,每段使用3至6个频率,发射功率各约1500至2500千瓦不等。从泰国的那空沙旺、新加坡的陈厝港、赤塔等转播台向我国各地发射。单机发射功率为500千瓦、300千瓦和250千瓦。

广州话广播:每天对我国广播30分钟,共使用2个短波频率,发射功率约1500千瓦。从泰国那空沙旺和新加坡陈厝港向我国中南地区发射。单机发射功率为250千瓦。

"德国之声"电台

目前用汉语普通话对我国每天广播1小时15分,共使用10个短波频率,总发射功率约3000千瓦。每天播音时间分为2段,各用5个频率,从斯里兰卡的亭可马里、俄罗斯的彼特罗巴甫洛夫斯克、新西伯利亚转播台和德国国内的威尔塔赫谷发射台向我国各地发射。单机发射功率为1000千瓦、500千瓦、250千瓦和200千瓦。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目前用汉语普通话对我国每天广播2小时,共使用4个短波频率,总发射功率约1000千瓦。播音时间分为2段,各用2个频率。租用日本广播协会的山田发射台向我国各地发射。单机发射功率为300千瓦、100千瓦。

加拿大广播公司

目前用汉语普通话对我国每天广播50分钟,共使用6个短波频率,总发射功率1700千瓦。每天播音时间分为2段,各用3个频率。租用日本山田发射台的300千瓦短波发射机和韩国金堤发射台的250千瓦短波发射机向我国各地发射。

澳大利亚广播电台

目前用汉语普通话对我国每天广播4小时30分,共使用15个短波频率,总发射功率约1250千瓦。每天播音时间分为3段,每段使用1至2个频率(约500至750千瓦)。从其国内的达尔文发射台向我国各地发射。由于澳大利亚距离我国较远,电波须经2次电离层反射才能到达我国境内,故覆盖效果一般。

五、发射网部署

西方一些国家,为了提高它们的对华广播在我国境内各地的可听度和有效性,到目前为止,已经在我国周边的10个国家部署了26个发射基地,从南到东到北到西形成了一个对我国四面包围的对华广播发射网。其目的就是力图"使整个中国大陆听到西方世界民主、ZY的声音"。

西方各大国际广播电台部署这个发射网,除从国际政治形势和信息传播需要的角度考虑外,据透露,所实施的指导性技术政策主要有四条:一是发射基地要设在离中国听众尽可能近的地点;二是要采用现代化大功率发射机和高增益多方转向天线;三是要从若干不同地点发射几个频率重叠覆盖同一个对象地区;四是对全部发射基地建立网络控制系统,并尽可能实现设备自动化。这些技术政策体现在这个发射网从选点、建台到配置设备的全部构建工程中,并在改进其广播信号在我国各地的接收效果、对付我方干扰、吸引和扩大中国听众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据报道,由于实施这些政策的结果,西方对华广播在我国的听众大量增加。其中,仅"美国之音"的听众,据该台估计,已经从六七十年代的几十万人增加到80年代的几百万人,后又增加到约2000万人。

这个对华广播发射网是西方国家几十年来处心积虑地不断构建、修补而成的。七八十年代以前,西方对华广播的发射基地主要设置在我国周边南部和东部的斯里兰卡、泰国、新加坡、香港(BBC设在香港的东亚转播台据报道在香港回归我国前拆除)、菲律宾、日本、韩国这一弧形地带,是一个半月形的发射网。苏联解体后,西方国家开始向俄罗斯和中亚一些国家租用发射机加强对华广播,在我国周边北部和西部构建另一个半月形发射网。90年代以来,这两个半月形终于合围而成从四面八方向我国各地发射无线电波的满月形对华广播发射网了。

截止1998年底,在前一个半月形上共有14座转播台,从南到东可分为三条对华广播线。第一条以斯里兰卡、泰国、新加坡为发射基地,从西南面和南面向我国中南、西南、西北等地区广播。第二条以菲律宾为发射基地,从东南面向我国华东、中南、西南、西北等地区广播。第三条以日本、韩国为发射基地,从东面和东北面向我国东北、华北、华东等地区广播。

在后一个半月形上共有12座转播台,从北到西也可分为三条对华广播线。第一条以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海参威、彼特罗巴甫洛斯克为发射基地,从东北面向我国广播。第二条以赤塔、伊尔库茨克、新西伯利亚为发射基地,从北面向我国广播。第三条以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塔吉克斯坦的杜尚别、亚美尼亚的卡莫为发射基地,从西北面和西面向我国广播。

西方对华广播的这个由26座转播台组成、力图有效覆盖我国全境的庞大发射网,每天共开动59部发射机(总功率达到约2万千瓦,大部分发射机兼用于对亚洲其他国家广播),共使用78个频率(包括重复使用频率),对我国各个地区进行着大功率多方向多频率长时间的多重广播覆盖。对于这个发射网的部署和实力,美国新闻总署署长曾认为,它"能使整个大陆中国听到美国之音"并"使北京的干扰无能为力"。英国BBC的一位发言人把这种态势称之为"加紧对共产党中国在精神上和思想上进行全方位"入侵"的战斗"。他还说,英国作为西方对华广播力量的组成部分,正在实施这个"宏伟的精神入侵计划"。

这个发射网设在我国周边地区的26座转播台的具体部署情况如下:

斯里兰卡

"美国之音"转播台:设在科伦坡附近的埃卡拉,有350千瓦短波发射机3部,主要用于就近对印度广播。另有500千瓦短波发射机7部设在科伦坡附近的奇洛,其中3部正在安装,将用于对华广播。使用和备用的短波频率共有27个。奇洛转播台是80年代中期美国政府制定的"广播星球大战"计划中的一个项目,1996年3月开始建设,后因资金削减,至今未完工。

"德国之声"转播台:设在亭可马里,有400千瓦中波发射机1部,250千瓦短波发射机3部。使用和备用的短波频率共有24个。其中,目前用于对我国广播的有6个频率。亭可马里转播台是"德国之声"在80年代中期为加强对亚洲特别是对我国广播而建成启用的。

泰国

"美国之音"转播台:有2座。其一设在曼谷北约67英里的沙拉武里,有1000千瓦中波发射机1部;另一设在乌隆北53英里处,有500千瓦短波发射机7部。使用和备用的短波频率共有50个。其中,目前用于对我国广播的有1个中波频率和13个短波频率。沙拉武里转播台是美国为加强对中国和印支各国广播以"曼谷计划"为代号兴建的,现除对中国转播美国之音汉语普通话节目外,并以"ZY亚洲之声"台名对泰、马、越、柬、老等国广播。乌隆转播台是美国"广播星球大战"计划中的一个项目,建成于1993年,兴建该台的目的是"进一步改善美国之音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收听效果"。

BBC东亚转播台:设在那空沙旺,有250千瓦短波发射机4部。使用和备用的短波频率共有22个。其中,目前用于对我国广播的有8个短波频率。这座转播台原设在香港新界屯门曾嘴,有250千瓦短波发射机2部,是为改善BBC对华广播在我国中部、东部和北部地区的收听效果而于1987年11月建成启用的。后因香港将回归我国,BBC于1995年5月拨款1870万美元在泰国兴建这座新转播台,用以取代香港转播台。据报道,香港转播台在回归我国前停止使用并"限期折除",因为"英国人不想把广播设施留给中国人"。

法国国际台转播台:计划兴建,加强对我国广播,具体情况不详。

新加坡

BBC远东转播台:设在陈厝港,有250千瓦短波发射机5部,100千瓦短波发射机4部。使用和备用的短波频率共有29个。其中,目前用于对我国广播的有6个短波频率。这座转播台原设在马来西亚特布劳,60年代初英国实施对外广播新政策后,为加强对东北亚东南亚广播,迁至新加坡,增设大功率发射机,于1963年底建成启用。

菲律宾

"美国之音"转播台:有2座。其一设在马尼拉北约180英里的圣福南多婆洛角,有1000千瓦中波发射机1部、100千瓦短波发射机2部、50千瓦短波发射机3部和35千瓦短波发射机2部、50千瓦短波发射机3部和35千瓦短波发射机1部;另一设在马尼拉北50英里的提南,有250千瓦短波发射机12部、50千瓦短波发射机3部。使用和备用的短波频率共有78个。其中,目前用于对我国广播的有20个短波频率。婆洛转播台是二战后美国杜鲁门政府发动反共的所谓"宣传真理运动"时,为加强对我国和东南亚地区广播而于1953年建成的,对我国使用的1000千瓦中波发射机通过四塔式定向天线系统可使有效发射功率达到数千千瓦。提南转播台1963年兴建时的代号叫"竹幕计划",是美国设在亚洲对我国广播的最大转播台,总造价达3900万美元,1969年建成后使美国之音对东北亚、东南亚广播的短波发射功率增加了三倍,使其广播能有效覆盖亚洲各个角落,包括中国在内。

马里亚纳群岛(美托管)

美国"ZY亚洲电台"转播台:设在该群岛首府塞班附近,有100千瓦短波发射机2部。使用和备用的短波频率共有9个。其中,目前用于对我国广播的有3个短波频率。这座转播台的发射机租自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广播部门——KHBI箴言电台。

日本

BBC转播台:设在八俣(位于茨城县猿岛郡三和町东山田),有300千瓦短波发射机1部,以互转节目方式租自日本广播协会的国际广播部门——日本广播电台。目前对我国广播使用2个频率。?

法国国际电台转播台:设在八俣,有300千瓦短波发射机1部,以互转节目方式租自日本广播协会的国际广播部门——日本广播电台。目前对我国广播使用2个频率。

加拿大国际电台转播台:设在八俣,有300千瓦短波发射机1部,以互转节目方式租自日本广播协会的国际广播部门——日本广播电台。目前对我国广播使用3个频率。

韩国

BBC转播台:设在金堤,有250千瓦短波发射机1部,1994年5月起以互转节目方式租自韩国广播公司。目前对我国广播使用2个频率,每天转播BBC汉语普通话节目和英语节目各1小时,到1997年7月将再各增1小时。

加拿大国际电台转播台:设在金堤,有250千瓦短波发射机1部,以互转节目方式租自韩国广播公司。目前对我国广播使用2个频率。

俄罗斯

"美国之音"转播台:有3座,设在彼特罗巴甫洛夫斯克、伊尔库茨克和新西伯利亚,租用俄设在当地的1000、250、200千瓦等短波发射机3部,从不同地点发射几个频率重叠覆盖我国若干地区。另外,还租用乌苏里斯克的1000千瓦中波发射机。

BBC转播台:有3座,设在海参威、赤塔和伊尔库茨克,租用俄设在当地500、200千瓦等短波发射机3部,从不同地点发射几个频率重叠覆盖我国若干地区。这些转播台是与俄方签订协议后于1992年9月底开播的。BBC世界电台台长曾认为,此举使BBC华语和英语节目在中国的收听效果大为改善。外电说:"这样一来,五年前原苏联还用来干扰西方电台广播的发射机就被BBC用来向中国和印度广播了。"

"德国之声"转播台:有3座,设在彼特罗巴甫洛夫斯克、伊尔库茨克和新西伯利亚,租用俄设在当地的500、250千瓦等短波发射机3部,对我国广播使用3个频率。这些转播台开播于1992年年初,每天的播出量共为19小时30分,除汉语普通话节目对我国广播外,还有其他9种外语节目对东南亚、东北亚地区广播。据"德国之声"电台台长当时宣布,通过与俄方签订协议,"德国之声把苏联的干扰机用来加强德国的对亚洲广播",这是一种"大有前途的协作","德国之声是首家在苏联实行这种协作的国际电台"。他还说,"从苏联土地上进行广播将打开国际广播史上的新篇章",并将加强西方对外广播的国际竞争能力。

哈萨克斯坦

美国"ZY亚洲电台"转播台:设在阿拉木图,有200千瓦短波发射机1部,租自阿拉木图电台,对我国广播使用1个频率。

塔吉克斯坦

美国"ZY亚洲电台"转播台:设在杜尚别,有500千瓦短波发射机1部,租自杜尚别电台,对我国广播使用2个频率。

亚美尼亚

美国"ZY亚洲电台"转播台:设在卡莫,有100千瓦短波发射机1部,租自亚美尼亚电台,对我国广播使用1个频率。

西方对华广播所以能形成这样一个发射网,原因有二。其一是因为,如前所述,这个发射网不仅使西方国家由国内用短波发射的或经卫星传送的节目可在国外接收下来,就近向我国发射,以提高其收听效果并有助于抵消我方干扰;而且还可用于加强西方对亚太地区广播的实力,以遏制我国对外广播在这些地区的影响。其二是因为,这个发射网是西方国家长期以来在对华广播技术硬件的构建、部署方面开展互补性竞争的结果。西方各大国在加强对华广播实力、争夺中国听众、扩大在中国的影响方面有互相竞争的一面,而由于意识形态的考虑和对华战略的基本一致性,又有互相勾结、补充的一面。正是这种竞争和勾结的交互使用促使西方对华广播终于形成了这个庞大的发射网。随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发展,这种互补性竞争也在继续发展。因此,这个发射网将进一步有所加强、扩大或改善。

六、结束语

以上我们对西方国家的对华广播电视宣传从其历史演变、冷战后发展态势、现有规模和实力、发射网部署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这些从历史到现实的严重情况表明,西方国家至今并未摈弃办国际广播电视的"冷战思维"。西方国际电波战的战略进攻重点正在明显东移。西方敌对势力正在利用广播电视妄图在亚洲对我国重演那段在欧洲它们利用广播电视促使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历史。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非但并未随着冷战的结束而停止,而且由于美国在冷战后图谋建立单极世界的全球新战略的形成和开始实施,而变得更为严峻了。

同时,还应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西方国家的广播电视宣传,除仍以传统的短波、中波广播为其主力并于90年代初期开办卫星电视外,近年来还开始向一些新的传播渠道和方式发展,包括竞相通过因特网传送广播和电视节目,先后采用电视和广播信号卫星传播、相继试办数字化声频和视频广播等等。这些信息技术革命成果的开拓应用,就某种意义而言,正在给西方的电波战增添了一批新式战略武器,使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进一步具有了"实行大功率覆盖、通过多渠道渗透、采用新技术打入"等跨世纪的特点。

面对这样一种严峻的发展形势,理应引起我们高度的警惕,并采取相应对策认真加以对付。考虑到西方对华广播电视宣传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我们的对策也应是一项复杂的大系统工程。按照控制论原理,除了我们现已采取的适度干扰外台广播、禁止个人安装卫星接收天线等措施外,建议再从我们国内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方针,办对内对外广播电视宣传的战略策略,加强控制西方越境影视节目的方针政策等方面全面考虑,制订和实施一套反渗透反颠覆反"和平演变"的电子信息传播战略,以确保我们全国的新闻传播安全。

1999.10
0
0
付款方式
×